| 【動】- (形聲。從辵(chuò),盾聲。本義:逃避)
- 同本義〖evade〗
- 遁,遷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遁,避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三》
- 遁,猶回避也。——《后漢書·杜林傳》注
- 陽遁而不能蒸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》
- 平當逡遁有恥。——《漢書·雋疏干薛平傳贊》
- 又如:遁隱(避世隱居);遁天(逃遁天理,違背自然);遁命(逃避任命);遁俗(猶言逃避世俗);遁避(猶逃避)
- 逃跑,逃走〖flee;escape〗
- 一曰逃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晉將遁矣。——《國語·楚語》
- 敵棄炮倉皇遁。——清·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- 虎大駭,遠遁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- 又如:遁世離群(逃離人世,過隱居生活);遁亡(逃亡);遁退(逃跑退卻);遁奔(逃奔)
- 遷移〖move〗。如:遁思(遷移;離去)
- 隱匿〖hide〗。如:遁疚(隱藏的疾病);遁隱(隱藏);遁影(隱藏形影);遁疾(隱藏的疾病)
- 隱避;隱居〖liveinseclusion〗。如:遁夫(隱居之人);遁身(隱居);遁居(隱居)
- 放縱;淫逸〖loose;wanton〗。如:遁樂(淫縱逸樂);遁逸(放縱;不可約束)
- 失〖lose〗。如:遁逸(散失);遁舍(猶舍棄)
- 欺〖deceive〗。如:遁飾(欺蒙掩飾)
dùnběi〖bedefeatedandrunaway〗打敗仗而逃跑 dùncí〖quibble;subterfuge〗因為故意躲閃或掩飾錯誤、或者由于理屈詞窮或不愿以真意告訴他人時,用來搪塞的話 遁辭知其所窮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》 dùnjì〖withdrawfromsocietyandleadahermit"slife〗避世;隱居;使人不知蹤跡 dùnrùkōngmén〖followBuddhism〗信仰佛教出家 dùnshì〖reclusion〗獨自隱居,避開俗世;避世隱居 dùntáo〖runaway〗逃走;逃避 英雄無用武之地,故豫州遁逃至此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