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動】- (形聲。從刀,辡(biǎn)聲。本義:判別,區分,辨別)
- 同本義〖discriminate;distinguish〗
- 辨,判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辨,別也。——《小爾雅》
- 辨方正位。——《周禮·天官》
- 辨是與非。——《易·系辭下》
- 目辨白黑美惡,耳辨音聲清濁。——《荀子·榮辱》
- 不辨牛馬。——《莊子·秋水》
- 男女辨姓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元年》
- 雙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——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- 又如:明辨是非;辨白(分辨清楚);辨色(辨別物色)
- 通“辯”。口頭上爭論〖argue〗
- 吾聞窮巷多怪,曲學多辨。——《商君書·更法》
- 傳曰:析辭而為察,言物而為辨,君子賤之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- 分爭辨訟,非禮不決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
- 故略上報,不復一一自辨。——宋·王安石《答司馬諫議書》
- 又如:辨士(善辯的說客);辨給(口才敏捷,能言善辨);辨駁(根據事理加以反駁)
- 通“班”。頒布〖promulgate〗
- 吏以文法教訓辨告,勿笞辱。——《漢書·高帝紀下》
- 辨社諸侯,出門見之,著以為戒。——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
- 又如:辨告(古代官吏將所訂法律頒布告知民眾)
biànbié〖identify;distinguish〗對不同的事物在認識上加以區別 辯別方向 能辨別正常情況下會混淆的各種聲音 biànbiélì〖powerofdiscrimination;abilitytoseethingsintheirtruelight〗辨別的能力 在嘴唇和手腳沒有毛發的部分對壓力的感受力和辨別力很高 biànrèn〖identify〗∶分析辨別并做出判斷 〖recognize〗∶辨別出或看出是以前知道的某事或某人 biànshí〖identify;recognize〗辨別認識 biànxī〖discrimination〗辨別分析 biànzhèng〖discriminate〗辨析考證 biànzhèng-lùnzhì〖diagnosisandtreatmentonthebasisofanoverallanalysisoftheillnessandthepatient"scondition〗中醫指根據病人的發病原因、癥狀、脈象等,結合中醫理論,全面分析、作出判斷,進行治療。也說辨證施治(‘證’同‘癥’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