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動】- (形聲。從糸(mì),表示與絲有關尞(liáo)聲。本義:纏繞)
- 同本義〖windround〗
- 缭,纏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再缭四寸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。疏:“繞也。”
- 弗缭。——《儀禮·鄉飲酒禮》。注:“猶紾也。”
- 腸紛紜以缭轉兮。——《楚辭·怨思》
- 缭之兮杜衡。——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
- 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,缭以周墻,四百余里。——《后漢書》
- 又如:缭肘(即“鐐ń”。囚禁犯人的腳鐐、手銬);缭繞(纏繞);缭糾(纏繞相連貌)
- 圍繞;繞道而行〖makeadetour〗
- 矜糾收缭之屬。——《荀子·議兵》。注:“缭繞,言委曲也。”
- 每一門內,四缭連屋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金和尚》
- 又如:缭曲(迂回曲折;婉轉含蓄);缭眺(謂聲清而長)
- 祭祀名〖offerasacrificeto〗
- 八月缭祭。——《周禮·大祝》。司農注:“以手縱持肺本,循之至于末,乃絕以祭也。”
- 又如:缭祭(周禮九祭之一。祭以左手縱持肺根,右手取肺尖,缭繞使斷,取以為祭,故稱)
- 縫紉法之一。用針斜著縫綴〖stitch〗。如:缭衣縫;缭貼邊
- 假借為“撩”。撩亂,紛亂〖disorder;wind〗
- 缭亂邊愁聽不盡。——唐·王昌齡《從軍行》
【名】- 用以固定船帆的繩索〖sailrope〗。如:帆缭;缭手
- 另見lǎo;liǎo
缭亂liáoluàn〖inaconfusedstateof;beinaturmoil〗∶處于零亂、混淆狀態 〖bedazzled〗∶失去清晰視覺
缭繞liáorào〖curlup;windaround〗∶一圈圈向上飄起 〖persist〗∶事情結束后延續存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