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動】- (形聲。從宀(mián),夗(yuàn)聲。象屋里的草彎曲自相覆蓋。本義:彎曲)
- 同本義〖bend〗
- 宛,屈草自覆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宛宛黃龍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
- 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。——《漢書·揚雄傳下》
- 又如:宛妙(事物屈曲美妙);宛虹(彎曲的虹);宛曲(輾轉;曲折);宛委(彎曲;曲折);宛宛(盤旋屈曲的樣子;山川道路蜿蜒曲折);宛燀(回旋盤曲)
- 晃蕩;搖動〖sway〗
- 晴野霞飛綺,春郊柳宛絲。——白居易詩
- 釋散〖dispersing〗
- 紛乎宛乎。——《莊子》。成玄英疏:“紛綸宛轉,并釋散之貌也。”
【形】- 委婉;婉轉〖mildandroundabout〗
- 一面收拾禮物,徑往東京,投宿省院諸官,令其于天子之前,善言啟奏,別作宛轉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- 又如:宛款(委婉誠懇);宛曼(柔媚;婉轉曼妙);宛暢(婉轉流暢);宛篤(婉曲而誠摯);宛態(含蓄曲折的情態);宛折(婉轉曲折)
- 溫柔〖gentleandsoft〗。如:宛約(形容步態柔美);宛順(和順;柔順)
- 凹入;低洼〖hollow〗
- 子之湯兮,宛丘之上兮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宛丘》。毛傳:“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。”
- 隆起〖swelling〗
- 宛中宛丘。——《爾雅·小宛》。郭璞注:“宛,謂中央隆高。”
- 順利;順遂〖smoothly〗
- 天為粵宛,草木養長,五谷蕃實秀大。——《管子》
- 小〖small〗
- 宛彼鳴鳩,翰飛戾天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宛》
【副】- 似乎,好像;仿佛〖asif〗
- 宛然可遇。——清·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
- 宛然尚在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- 又如:宛肖(逼真;極像);宛類(很像)
- 事物真切可見,歷歷在目〖clearly〗。如:宛爾(明顯的樣子;真切的樣子)
wǎnrán〖asif;asthough〗∶真像;非常像 〖clear;distinct;vivid〗∶真切,清楚 封識宛然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 宛然舊日情景,又在眼前 wǎnrán-zàimù〖asifinfrontofeyes〗如同清楚地呈現于視野中 以及宗廟丘墟,關山勞戍之苦,宛然在目。——清·鄭燮《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》 wǎnrú〖asif;justlike;asthough〗好像;仿佛 絢爛的晚霞,宛如一幅錦繡 〖beobedient〗∶委曲順從的樣子 wǎnruò〖asif〗宛如;仿佛 那棵榕樹枝葉繁茂,宛若巨大的綠傘 wǎnsì從遠處眺望,古老的長城宛似一條巨龍橫臥在崇山峻嶺之間 wǎnyán〖winding;meander〗蜿蜒 wǎnzhuǎn〖mediate;helptoeffectacompromise〗∶圓場;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,沒處取討,索性做個宛轉。——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 〖passthroughmanyhandsandplaces〗∶輾轉 路宛轉石間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