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- jì
- 【形】
- (形聲。從宀(mián),叔聲。本義:靜悄悄,沒有聲音)
- 同本義〖quiet;silent〗
- 寂,無人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寂寥宇宙。——《四子講德論》
- 寂兮寥兮,獨立不改。——《老子》
- 寂然不動。——《易·系辭上》
- 四面竹樹環合,寂寥無人。——柳宗元《永州八記》
- 滿坐寂然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- 人視端容寂。——明·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- 俄而寂然。——清·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
- 又如:寂寂悄悄(悄悄地,不弄出聲音地);寂密(隱密);寂天寞地(悄無聲息)
- 安詳閑靜,心志淡泊〖composedandleisurely〗
- 曠然無憂患,寂然無思慮。——嵇康《養生論》
- 又如:寂泊(恬靜淡泊,不追求名利);寂漠(清靜;恬淡)
- 寂寞;孤單;冷落〖solitary〗
- 廓落寂而無友兮,誰可與玩此遺芳。——嚴忌《哀時命》
- 又如:寂處(寂寞獨處);寂漠(冷落;凄涼);寂淹(孤寂滯留)
- 佛教謂寂滅常靜之道〖quiet〗。如:寂定(佛家指心不馳散,保持安靜不動的精神狀態)
- jì
- 【動】
- 佛教稱僧尼死為“涅槃”,或叫“寂”、“宴寂”、“圓寂”、“寂滅”〖(ofaBuddhistmonkornun)die〗。如:寂滅虛無(佛教語。指佛家的教義或道理。寂滅:指人死后身體寂靜,靈魂超脫,永無生死。虛無: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是虛無的)
jìjì〖still;quietly;silently〗形容寂靜 寂寂人定初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庭院寂寂。——明·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 jìjìng〖quiet;still;silent〗沒有聲音;安靜 jìliáo〖open;bedesertedandlonely〗∶空廓 寂寥無人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 〖still〗∶寂靜;無人倍伴的,獨自一人的 jìmiè〖fadeout〗∶消滅;消逝 〖nirvana〗∶佛教用語。“涅槃”的意譯。指超脫生死的理想境界 jìmò〖solitary;lonely;lonesome〗∶冷清孤單;清靜 〖deadlystill〗∶靜寂無聲 jìruòsǐhuī〖silent〗一點聲響也沒有,死一般的寂靜 志心者,始終運意,行坐動形,寂若死灰,同于枯木,滅諸想念,唯一而已。——《云笈七簽》 jìruòwúrén〖quiet〗寂靜無聲,宛若無人一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