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助】- 用在名詞、代詞或動詞后面,表示比況,相當于“似的”、“如…一般”
- 那后生就空地當中,把一條棒使得風車兒似轉。——《水滸傳》
- 另見sì
shìde〖sameas〗同“似”(sì) 快活得什么似的。——茅盾《子夜》 【動】- (形聲。從人,以聲。本義:像;相像)
- 同本義〖looklike;similar〗
- 似,象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似,有以相攖,有不相櫻也。——《墨子經上》
- 見似目瞿。——《禮記·雜記》。注:“謂容貌似其父母。”
- 寡人雖無似也。——《禮記·哀公問》。注:“無似猶言不肖。”
- 似,類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- 凄然似秋,暖然似春。——《莊子·大宗師》
- 夫馬似鹿者而題之千金。——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
- 玉人之所患,患石之似玉者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疑似》
-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,有似于此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
- 布衾多年冷似鐵,嬌兒惡臥踏里裂。——唐·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- 凄凄不似向前聲,滿座重聞皆掩泣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- 又如:似起(像,如);似像(相同的樣子,模樣);似有若無(只當沒有這回事。形容不在乎,不在意);似許(如此,如許);似漆如膠(形容情投意合,難舍難分);似類(相類;相似;像);似若(好像)
- 似乎〖seem;lookasif〗
- 日光下徹,影布石上,怡然不動;倏爾遠逝,往來翕忽,似與游者相樂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
- 蟲翹然矜鳴,似報主知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- 又如:似不足信;似如(好像);似若(好像);似是而非
- 給予,送給〖give〗
- 今日把似君,誰為不平事。——賈島《劍客》
- 繼承〖inherit〗
- 是以似之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裳裳者華》
- 似續妣祖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斯干》
- 又如:似續(繼承;繼續);召公是似
【介】- 用于比較,表示程度更甚〖than〗
- 今年衰似去年些。——宋·劉克莊《浪淘沙·紙帳素屏遮》
- 又如:一個高似一個;一天好似一天
- 放在動詞后面,表示動作影響及于他處,相當于“與”、“向”〖to〗
- 今朝別有承恩處,鸚鵡飛來說似人。——羅鄴《宮中》
- 另見shì
sì…fēi…〖seem〗中間插入同一個單音名詞、形容詞或動詞,表示又像又不像的意思 sìfēi"érshì〖paradox〗看來與常識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實上卻可能是正確的 sìhū〖asif;looklike〗仿佛;有些像 sìshì"érfēi〖specious;beapparentlytruebutreallywrong〗表面看來似乎對,而實際上并非如此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