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動】- (會意。據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,使人害怕。本義:害怕)
- 同本義(對威勢、威嚴的害怕)〖fear〗
- 畏,懼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二》
- 畏,恐也。——《廣雅·釋詁四》
- 不畏不怒。——《列子·黃帝》
- 天明畏。——《書·皋陶謨》
- 以小事大者,畏天者也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
- 公子畏死邪?何泣也?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- 妾之美我者,畏我也。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》
- 然畏愬。——《資治通鑒·唐紀》
- 憂讒畏譏。——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- 巍巍乎可畏。——明·劉基《賣柑者言》
- 畏其唇吻。——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
- 又如:畏威(畏懼權勢);畏威懷德(害怕他的威嚴,懷念他的恩德);畏之如虎(像怕老虎那樣害怕);畏天知命(謂知天命,識時務);畏死貪生(害怕死亡,貪戀生存);畏戒(畏懼戒惕);畏附(畏懼依附)
- 敬;敬服〖respect〗
- 心畏相公。——明·宗臣《報劉一丈書》
- 又如:畏天恤民(敬畏上天,愛憐下民);畏天憫人(敬畏天命,憫惜世人的困苦);畏伏(敬服);畏俯(猶敬服);畏敬(尊敬;敬重);畏欽(尊敬欽佩);畏愛(敬佩愛戴);畏羨(敬重羨慕)
- 嚇唬〖frighten〗。如:畏語(指恫嚇他人的言語)
- 擔心〖worry〗
- 畏有家人來灑掃。——唐·王建《寒食行》
- 避開〖avoid〗
- 客子常畏人。——三國魏·曹丕《雜詩》
- 憎惡;怨恨〖hate〗
- 畏,惡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-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賢能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- 忌妒〖envy〗。如:畏后生
- 死,古代指被兵器殺死〖die〗
- 人皆見曾點曰:“無乃畏邪?”——《呂氏春秋》
【名】- 通“隈”。彎曲處〖windingplace〗
- 夫角之中,恒當弓之畏。——《考工記》
- 罪〖crime〗
- 畏,罪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【形】- 險惡的〖perilous〗
- 畏路不堪論。——吳國倫《得元乘書》
wèibì〖avoidsth.outoffear;flinchfrom;recoilfrom〗因害怕而退避 wèifú〖beobedientwithfear〗懼怕而服從 wèijì〖havescruples;fear;dread〗害怕和疑忌;忌憚 wèijù〖fear〗害怕;恐懼 不病則不畏懼。——漢·王充《論衡·訂鬼篇》 wèinán〖beafraidofdifficulty〗畏懼艱難 wèiqiè〖timorous;cowardly;chickenhearted〗膽小怯懦 臨時先畏怯,怎么能做得好? wèirì〖scorchingsun〗烈日。畏通“隈” 夏與畏日爭。——〖英〗赫胥黎著、嚴復譯《天演論》 wèishǒu-wèiwěi〖befullofmisgivings;befrightenedallover;beover-cautious〗形容做事膽小,多所猜忌顧慮,畏縮不前 wèisuō〖recoilinfear;hangback;shrinkback〗因害怕而退縮 wèisuō-bùqián〖recoilinfear;hangbackinfaceofdanger;hesitatetopressforward〗表示由于恐懼、震驚或憎惡而后退 他是這樣地怕蛇,以致見到它就本能地畏縮不前 wèitú〖adangerousroad—aperilousundertaking〗險惡可怕的路徑,比喻做起來很危險和艱難的事 畏途巉巖不可攀。——李白《蜀道難》 wèiyǒu〖esteemedfriend〗品德端重,讓人敬畏的朋友 此書朝夕觀之,使人若居嚴師畏友之間。——陸游《跋王深甫先生書簡二》 wèizuì〖dreadpunishmentforone"scrime〗犯罪后擔心遭到懲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