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- 澀、濇、澁
- sè
- 【形】
- (形聲。從水,歰聲。聲符(歰sè)為本字,象四只腳兩兩相抵,表示不滑,是會意字。本義:不滑溜)
- 同本義〖unsmooth〗
- 濇,不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短而濇。——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
- 濇,文歰,今作澀,不滑也。——《一切經音義》
- 始余有佩刀甚良,至是涩不可拔。——劉禹錫《砥石賦·序》
- 又如:涩噎(因不滑潤而梗噎);涩道(刻有花紋的傾斜石砌);涩巴巴(形容不滑潤);涩浪(古代宮墻基壘石凹入,作文紋狀);涩脈(脈動往來不流利,虛細而遲)
- 味不甘滑〖puckery;astringent〗
- 酸涩如棠梨。——杜甫《病桔》
- 又如:涩苦(又涩又苦);涩赤(干涩發紅);涩重(干涩沉重)
- 說話、寫文章遲鈍艱難、生硬、不流暢〖obscure〗
- 生而舌短,涩于言論。——《宋書·南郡王(劉)義宣傳》
- 又如:生涩(言詞、文字等不流暢);文句艱涩;涩筆(看似擬古不流利,實則莊茂而沉著有力的筆法);涩僻(文詞生涩冷僻);涩辭(言語遲鈍);涩體(艱涩難讀、自成一格的文章體式)
- 道路險阻;不通暢的〖difficult〗
- 冰泉冷涩弦凝絕,凝絕不通聲暫歇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- 又如:涩難(險阻);涩道(無級次的石砌陡斜小路);涩滯(險阻;不通暢)
- 急〖fast〗。如:涩奈(涩耐。心意不安,羞漸,差涩)
涩剌剌sèlàlà〖astringent〗形容很涩 他眼睛涩剌剌的,看不了幾行字,直打瞌睡
涩滯sèzhì〖unsmooth〗滯涩;不流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