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fén【動】(會意。從火,從林。甲骨文字形,象火燒叢木。古人田獵,為了把野獸從樹林里趕出來,就采用焚林的辦法。本義:燒山) 用火燒山林宿草。〖burnweedsandtill〗 焚,燒田也。——《說文》 焚咸丘。——《公羊傳·桓公七年》。傳:“焚之者何,樵之也;樵之者何,以火攻也。” 焚林而田。——《韓非子·難一》 燒〖burn〗 焚,燒也。——《廣雅》 焚如死如棄如。——《易·離》 遂從而盡焚之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 乃焚大槐。——《莊子·外物》。司馬注:“謂霹靂時燒大樹也。” 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——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 焚拜如前人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 又如:玩火者必自焚;焚舟(燒毀渡船);焚池(祭祀時焚化祭品的器物);焚黃(燒掉黃表紙。祭告家廟祖墳,禱文寫在黃表紙上);焚灼(燒、焚燒);焚帛(焚燒紙帛) 舊時的一種酷刑。用火燒死〖burn〗 焚炙忠良。——《書·泰誓上》 凡殺其親者焚之。——《周禮·掌戮》 炙;烤〖roast〗。如:焚枯(烤煮干魚);焚枯食淡(烤干魚,食薄味) 焚化fénhuà〖incinerate;cremate;burnup〗把尸骨、神像、紙錢等燒掉焚毀fénhuǐ〖burndown〗燒壞;燒毀焚燒fénshāo〖burn;setonfire〗燒毀,燒盡千錘萬鑿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閑。——明·于謙《石灰吟》 焚書fénshū〖bookburning〗銷毀被認為在政治上或對社會有害或具有顛覆性的著作或圖片,或由有這種思想或行動的人所著的作品焚書坑儒fénshū-kēngrú〖burningbooksandburyingConfucianscholarsalive〗指秦始皇焚燒典籍、坑殺儒生之事——亦作“燔書坑儒”焚香fénxiāng〖burnjosssticks〗∶燒香〖lightjosssticks〗∶點燃香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