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名】- (形聲。從火,夆(fēng)聲。本義:烽火,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)
- 同本義〖signalfire;beaconfire〗
- 公子與魏王博,而北境傳舉烽,言“趙寇至,且入界。”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- 又如:烽警(報警的烽火)
- 指戰火〖flamesofwar〗。如:烽火連天(形容戰火到處燃燒);烽燹(戰火)
- 指烽火臺〖beacontower〗。如:烽子(守衛烽火臺的士兵);烽偵(烽火臺);烽候(指烽火臺);烽臺(即烽火臺);烽墩(烽火臺)
- 泛指舉火〖fire〗
- 后〖許〗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,免官。——《漢書》
fēnghuǒ〖signalfire;beacon-fire〗∶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〖flamesofwar〗∶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,望中猶記,烽火揚州路。——宋·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 fēnghuǒtái〖beacontower〗古時用于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臺 fēngsuì〖beaconfire;signalfire〗即“烽火”。古代邊防報警的兩種信號,白天放煙叫“烽”,夜間舉火叫“燧” 修烽燧。——《后漢書·光武帝下》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,列置烽燧。——宋·陸游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