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名】- 同本義〖acalltoarmsinancienttimes〗
- 太祖得書,便命移檄。——《英烈傳》
- 制府檄下。——宋·文天祥《指南錄后序》
- 所有文檄,幕下儒生設意修詞(“文檄”即檄文。古代用以征召、曉喻或聲討的文書)。——清·黃宗羲《柳敬亭傳》
- 奉檄守御。——清·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- 又如:傳檄(傳布檄文);羽檄(上插鳥羽的古代征兵軍書)
- 泛指信函〖letter〗
- 使君子年善?來檄可求。——王安石《寄丁中允》
【動】- 用檄文曉諭或聲討〖announce〗
-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縣去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- 檄其人士,于政治宗教,皆欲有所更革,顧終不成。——魯迅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
- 又如:檄調(行檄調動);檄委(用檄文曉諭、托咐)
xíwén〖anofficialpublicdeclaration,addressedtojuniorofficersandpeople,usu.onstartingacompaign;call(summons)towar〗古代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,用于曉諭、征召、聲討,特指聲討的文告 操作檄文以達諸郡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