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【名】- (形聲。從木,契(qì)聲。本義:楔子,上粗下銳的小木橛)
- 同本義〖wedge〗
- 楔,櫼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復楔齒綴足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- 大者以為舟航柱梁,小者以為楫楔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- 楔形物〖sth.resemblingawedge〗
- 楔貌如軛上兩末。——《儀禮·既夕禮》
- 門兩旁的木柱〖door-posts〗
- 棖謂之楔。——《爾雅》。注:“門兩旁木。”
【動】- 把楔形物插入或捶打到物體里面〖driveawedgebetween;wedge〗
- 楔齒用角柶。——《儀禮·士喪禮》
- 又如:楔齒(古時人初死,用柶撐其齒使不閉合,以便于飯含柶禮器);墻上楔個釘子;建筑工人把木隔板楔在頂部的結構上
- 安插〖plant〗。如:上院楔乎政府與下院之間
- 投;發射〖project〗。如:楔了一排子手榴彈;楔炮
xiēxíngwénzì〖sphenogram;cuneiformwritting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蘇馬連人創造的文字,筆劃像楔子,古巴比倫人、亞述人、波斯人都使用過 xiēzi〖block;wedge;peg;prologue〗∶用來加強、支撐或保持固定位置的固體物 〖wedge〗 楔形文字…乍看只是一種無意義的、亂糟糟的楔子 比喻插進去的人或物;也指舊小說的引子,通常放在小說故事開始之前,起引出或補充正文的作用 這不過是個楔子,下面還有正文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|